2016年ACC主会场的最新临床试验发布了心脏外科术后房颤患者节律与频率控制的CTSN试验。 研究目的 明确心脏外科术后房颤患者使用胺碘酮和/或直流电复律对频率与节律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试验设计 心外科术后房颤的患者随机进入节律控制组(n = 261)或频率控制组((n = 262)。
|
2016年ACC主会场的最新临床试验发布了心脏外科术后房颤患者节律与频率控制的CTSN试验。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研究目的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明确心脏外科术后房颤患者使用胺碘酮和/或直流电复律对频率与节律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试验设计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心外科术后房颤的患者随机进入节律控制组(n = 261)或频率控制组((n = 262)。如果在初始胺碘酮治疗后房颤仍持续24小时以上,节律控制应用胺碘酮和/或直流电复律,频率控制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地高辛,目标心率是静息状态下<100 /min。持续性或复发性房颤的患者需接受香豆素类药物抗凝治疗至少两个月(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3之间)。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入选标准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 入选在住院过程中(外科术后7天内)发作房颤/房扑、且持续时间> 60分钟、或反复发作房颤/房扑的患者523例,平均年龄69岁,女性24%,糖尿病31%,卒中病史6%,瓣膜疾病55.1%,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41%,单纯瓣膜手术40%,冠状动脉搭桥术加瓣膜手术20%。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结果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一级终点:外科术后60天的院内住院天数,两组频率与节律的控制率分别为5.1%与5.0%,p=0.76,无统计学差异。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二级终点(频率与节律控制):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两组住院天数分别为为4.3与4.3天,p = 0.88;心律失常发生率4.3%、4.6%,p=0.8;脑血栓事件发生率0.8%、0.4%,p=0.4;死亡率为0.6%与0.4%,p = 0.64;所有原因的再住院率18.5%、18.5%, p=0.99,均无统计学差异。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评论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试验结果表明,心外科术后房颤患者的频率控制与节律控制(应用胺碘酮和直流电复律)有效性相似。这些患者应首选频率控制,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措施相同。心脏外科的术后房颤很常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目前的试验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在两组之间有较高的治疗策略交叉率(20-25%),可能会导致结果偏向于无效;其次,瓣膜术后患者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房颤有所不同。虽然炎症是共同的主题,但瓣膜病患者存在左心房扩大和左房壁应力增加,可能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更有效的节律控制策略,如导管射频消融或应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需要在未来的试验中做进一步评估。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