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静脉阻塞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外周静脉疾病的认识,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研究针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常规抗凝溶栓的基础上,加用迈之灵,以观察对肢体肿胀的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48例,男323例,女225例;年龄15~86岁,平均39岁。
|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2.2肢体肿胀改善情况迈之灵治疗组治疗后14d髌骨上缘15(3m及髌骨下缘15cm周径明显小于治疗前[分别为(41.1±2.2)cm比(60.4±2.5)cm,(29.9±1.7)cm I=L(42.7±2.1)cm,均P<0.01],肢体肿胀明显减轻。常规治疗组治疗后14d髌骨上缘15cm及髌骨下缘15 cm周径小于治疗前,肢体肿胀明显减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9±2.2)cm比(61.7±2.5)cm,(40.1±1.8)cm比(43.4±1.6)cm,P>0.05。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2.3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 2组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2组凝血功能均在控制范围内,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迈之灵的298例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仅有3例诉轻度胃部不适。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讨论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显露或曲张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临床表现,其中以下肢肿胀最为常见,肺栓塞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由于深静脉回流障碍,静脉淤滞而致肢体肿胀,产生胀痛和沉重感,影响行走。同时由于整个肢体肿胀,张力增高,动脉也可受挤压,而使动脉血供减少,出现患肢缺血性疼痛。目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是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加溶栓、抗凝,但取栓术在发病72 h内效果最佳,4~10 d内取栓效果随时间延长而下降,10d以上不宜取栓,只能采用非手术疗法,以溶栓抗凝为主。本组所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来院时已失去手术取栓时机,我们将迈之灵片应用于患者的辅助治疗,对比观察迈之灵片能否加速肿胀减轻或消退。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迈之灵片能减轻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阻止血清蛋白的丧失,维持正常胶体渗透压,增加静脉和淋巴回流,起到消除水肿的作用。从本组资料来看,迈之灵片治疗组肢体肿胀消退较常规治疗组快,迈之灵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不仅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产生高压,血管内皮细胞内缺氧而导致具有 半透膜作用的毛细血管壁被破坏,大量血浆由血液循环渗至组织间隙,形成水肿。迈之灵片可以通过抑制血清中溶酶体的活性,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阻止液体渗入周围组织,同时还可以提高血管壁的弹性和张力,增加静脉回流的速度和流量,从而改善静脉回流,减轻静脉淤血。迈之灵片还有抑制血清中蛋白酶的作用,使静脉壁的胶原结构增加,从而使毛细血管壁的强度和弹性逐渐恢复。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内皮细胞连接处裂隙减轻或恢复正常。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Pober和Sessa研究发现小静脉内皮细胞具有收缩特性,在静脉高压和/或炎性递质的作用下,其内皮细胞间隙开启,导致血液成分滤过到组织间隙,形成与临床肢体肿胀相对应的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内皮细胞间隙的持续开放,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聚集加重这种改变,而迈之灵片可关闭静脉内皮间隙,从而减轻和消除症状。另外国内研究发现迈之灵片能通过降低IL-6减轻炎症、渗出及抗氧自由基,减少白细胞的黏附与激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肢体炎性水肿。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迈之灵片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回流,消除或减轻水肿,其机制可能为①由于抑制血清中溶酶体和透明质酶的活性,阻碍蛋白酶的代谢,同时可以抑制炎性递质的释放,减少白细胞的黏附与激活,降低毛细血管的渗透性,阻止液体渗入周围组织;②通过抑制血液中蛋白酶的作用,使静脉中糖蛋白胶原纤谁不受破坏,逐渐恢复静脉的胶原含量和结构,使弹性和收缩趋向正常,因而能提高血管壁的弹性和张力,增加静脉回流的速度和流量,从而改善静脉回流,减轻静脉淤血;③迈之灵片也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感受器,引起静脉收缩,增加静脉壁的弹性和张力,提高血管壁的强度,增加静脉血液的回流速度,从而减少静脉容积,降低静脉压,减轻静脉淤血改善静脉的血流动力学。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迈之灵片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中起辅助消肿作用,宜早用,剂量要足够;发病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对慢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起效慢,需长期服用,迈之灵片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肢体肿胀可作为有效的辅助治疗。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