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快速心律失常诞生于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此项技术,目前在全国各大医院均已开展此项技术,造福于成千上万的原来深受心动过速之苦的患者,消融术使他们彻底摆脱疾病之苦,恢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X线检查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尽管大部分患者知道辐射对健康有一定危害,但认为其危害微乎其微,为了治病也习惯于暴露在X线之下。然而,电离辐射可损伤细胞核,增加后期致细胞突变或癌症的发生。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最新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座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左右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白血病等癌症或其他遗传性疾病。在X线、CT检查比较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3.2%是由这两种检查造成的。医疗辐射带来的损伤已经使美国儿科放射学会、心脏病学院和其他专业群体规定合理的尽可能的低剂量使用X透视作为一个原则。我国卫生部早在2002年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应对受检者进行必要的防护。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在心电生理检查、消融导管在心腔内放置以及消融靶点的确定和放电过程,通常要在X线透视下完成,X线曝光时间除了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关外,还与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很大的关系,过多的X线暴露对患者及手术操作者都存在不可估量的损害。对于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来说,其X线暴露时间远远超过X线检查时间,且目前在几乎所有的医院,病人无任何防护进行X线下消融治疗似乎已成惯例。对于病人,X线下治疗可认为是一次性的,但对于术者来说,在X线下工作,虽然有部分防护,可长久如此,其对术者的伤害更是难以预料,但至今尚不清楚多少辐射剂量是安全的。国外已经开始设置介入检查医疗照射指导水平值,我国也将参照他们设置我国参考水平值,对各类手术提出照射剂量控制目标,将照射剂量作为心血管介入诊疗安全值监控指标。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令人欣慰的是,三维标测的出现,电生理学者能建造心脏的三维图像,能观察到导管位置以及病人的电传导路径图,给消融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可以不再需要全部依赖或甚至无X线指引手术过程,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在三维指导下终于迈进X零射线或少X线时代。此项技术的开展,避免或减少了X线对医患双方的接触损害,减少了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而且,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