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方,去芜存菁 中药作为一种绵延数千年的科学及文化,既是中国的国粹,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由于冠心病是一多因素复杂疾病,多成分、多靶点的中药治疗冠心病具有独特的优势。1974 年,在上海市卫生局的牵头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上海中药一厂(现上海和黄药业)等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组成了集医疗、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攻关协作小组。
|
宋代名方,去芜存菁
中药作为一种绵延数千年的科学及文化,既是中国的国粹,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由于冠心病是一多因素复杂疾病,多成分、多靶点的中药治疗冠心病具有独特的优势。1974 年,在上海市卫生局的牵头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上海中药一厂(现上海和黄药业)等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组成了集医疗、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攻关协作小组。历经数年研发,在治疗“胸痹、心痛”的宋代名方“苏合香丸”的基础上优化组方,几经修改,历经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人参苏合香丸,去除了对人体有害的朱砂、青木香等成分,降低了冰片含量;在原芳香温通开窍的药物组方基础上,又增加扶正强心的人参、蟾酥等名贵药材,获得了既可快速起效,又能长期服用改善预后的麝香保心丸组方,同时成功开发了微粒丸技术,使药物更加便于服用,得到了临床上的广泛认可,成为芳香温通类的代表药。
现代研究已证实了麝香保心丸的安全性、有效性。如蟾酥有很好的强心、抗炎的作用,味甘、辛,性温,有毒。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课题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显示,当蟾酥组方成麝香保心丸后,其毒副作用均已不明显,且成方组份显著改善了血压调节和心肌修复,麝香保心丸组方的优化卓越体现了中药配伍减毒增效、去芜存菁的作用。进一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示,蟾蜍中的5 种主要有效成分半衰期为1.72~3.85 小时。科学的组方配伍保证了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服用即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同时也不会因物质蓄积而产生不良反应。
现代研究揭示麝香保心丸药理作用
自麝香保心丸上市以来,有关药物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就从未停止过,随着三十多年研究与开发的不断探索,取得了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双丰收,通过现代技术阐明麝香保心丸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快速扩张冠状动脉
临床研究提示麝香保心丸能快速扩张冠状动脉(最快30 秒起效),改善心肌缺血,83.4%的患者在5分钟内症状缓解。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内皮功能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麝香保心丸可通过提高冠心病患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水平、抑制内皮素-1(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发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作用。
抑制炎症反应
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可显著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此3项指标均与动脉壁炎症反应相关,提示麝香保心丸可以有效抑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炎症反应。
稳定易损斑块
易损斑块破裂将导致急性血栓形成,将危及患者生命。麝香保心丸可降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从而稳定易损斑块,防止尤其导致的血小板激活、黏附和血栓形成。
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
治疗性血管新生所形成的侧枝循环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血运。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蛋白、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通过促进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达到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缺血状态的目的。
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机制
由第二军医大学和清华大学课题组牵头进行的一系列系统生物学(包括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网络生物学等)研究揭示了麝香保心丸治疗ACS的机理。药物主要通过调控甾体类激素代谢通路,改善与组织肥大相关代谢,保护受损心脏;并可通过改善心肌缺血导致的能量代谢紊乱,发挥治疗作用。
从麝香保心丸药理作用看患者获益
改善症状,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
基于麝香保心丸具有快速扩张冠脉的“治标”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治本”的功能,患者应用药物后心绞痛症状可迅速改善。除此之外,平板运动试验显示麝香保心丸治疗可以增加患者运动耐量,延长患者总运动时间、运动至心绞痛发作时间、运动至心电图ST 段压低时间,缩短运动后心电图ST段压低恢复时间,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多靶点治疗ACS
ACS是内科危重症之一,麝香保心丸具有稳定易损斑块、抑制炎症反应、调控甾体类激素代谢通路、改善心肌缺血导致的能量代谢紊乱的作用,也可使ACS患者获益。如曾群英等人的研究纳入了153例ACS患者,随访1年结果提示,麝香保心丸组患者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需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需再住院治疗的病例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 0.05)。
综合管理PCI 患者
危险因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ACS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仍是困扰医患的问题。由于麝香保心丸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稳定易损斑块、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缺血心肌能量代谢等作用,可综合管理PCI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故药物被逐渐运用于PCI术后患者中,并获得了满意的疗效。临床研究提示对PCI 术后患者应用麝香保心丸可防治再狭窄、改善微循环、保护围手术期心肌功能、降低PCI 术后心血管剩余风险、接触冠状动脉痉挛,并可改善接受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症状,疗效令人满意。
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微循环
由于麝香保心丸具有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改善心肌血供和缺血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理作用,故亦有研究尝试评估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微循环障碍的疗效。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的研究提示,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应用麝香保心丸后,心肌造影剂灌注开始时间(AT)、灌注达峰时间(APT)均小于对照组,灌注峰值强度(PI,反应心肌血容量)、振幅(A,反应心肌局部组织血容量)、A×曲线上升斜率(A×β,反应心肌局部组织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证实了药物对局部心肌血流改善的作用。
长期应用减少临床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研究证实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不仅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可减少临床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评估了口服麝香保心丸至少6个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此项研究纳入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麝香保心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日3次),中位随访时间为2.25年。分析结果提示,麝香保心丸组总临床事件累计发生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23例对33 例,P< 0.05),全因死亡事件、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事件、心衰事件、卒中事件、需行PCI 和(或)CABG 的患者例数也较对照组有减少趋势。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麝香保心丸也显示了良好的药物安全性,药物无硝酸酯类药物常见的头痛、面红等不良反应。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显示,麝香保心丸不良反应轻微,仅舌下含服者偶有麻舌感。由于药物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也较高,使得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以改善预后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