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中心动脉压比肱动脉压有更強的心血管事件预测性,同时能更准确地反映难治性高血压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可以精准反映血压水平。
中心动脉压的测量在多年以来只有通过有创方法,即通过将心导管插入大动脉,利用漂浮法测量,测量手段的门槛限制了中心动脉压的临床应用。
而欧洲研究者在脉搏波中发现其中蕴藏着许多的有效信息。他们根据血管阻抗会引起不同条件下近主动脉的波反射这一概念,早期的研究利用(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测量时得到反射波数据,可通过数学转换(如傅里叶转换及传递函数)得出与有创法测得的实际中心动脉压偏差极小的数据。然而当时脉搏波的采集及数据化仍然很耗时费力,需要熟练的操作人员和专用设备。
但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大力应用,血管反射波的收集及数据化得以方便有效的实现,研究者们在收集了足够多的脉搏反射波数据后,再通过用近似或模型预测的替代方案代替测量的流量波形的数学方法,建立了各年龄阶段正常人的数据库,基于数学工具的引入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原先繁复的测量及计算变得很容易实现,基于这种简化,新的脉搏波数据研究应用变得可行。
近十年德国的IEM公司通过与公司所在地的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被誉为欧洲的麻省理工)的合作研究,在引入了一种基于模型方法的Windkessel系统后,其根据肱动脉单点采集得出脉搏反射波数据计算得出的中心动脉压数据与有创法直接测量的值进行比较,误差极小,适合各年龄阶段的人进行无创,方便,快捷的中心动脉压测量。
高血压达标中心目前常规行无创中心动脉压测量以指导病因筛查、病情监测、病果预防。 目前正在长期观察病人的靶器官心血管保护方面,中心动脉压在临床中的应用。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